直击“油荒”是怎样炼成的?
四川崇州平安加油站的站长胥昌明近日向记者抱怨,与去年相似,近期几乎无法进购到柴油。他之前一直在陕西延安炼油厂进油,但最近明显感到供应“收紧”。如今,他正在四处寻找油源。
这种“油荒”并非新鲜事,但今年的情况却显得尤为蹊跷。每年年底都会出现的“油荒”,在今年伴随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背景。随着全国资源税的征收不久,“两桶油”便呼吁减收所谓的“暴利税”。而针对民营加油站的柴油断供和限购,又恰好发生在发改委下调成品油价格的半个月内。
这种高频的时点碰撞,显然不能仅仅用“巧合”来解释。华东区多位炼厂人士证实,部分分销公司现在面临的柴油供应严重不足,原本每天需要的100吨柴油,现在到货入库的甚至不足50吨。除了保证一些“黄金客户”的供应,绝大多数柴油都是用于自家加油站。
全国有上万民营加油站面临柴油断油问题,这让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季节性的自然规律,还是石油巨头联手制造的阴谋?中石油和中石化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
“油荒”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是供应紧张的季节性因素,还是石油巨头有意为之?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的负责人回应称,他们的库存只能保证自家加油站的供应,对于民营加油站的困境并未直接解答。一位石化销售人士私下表示,民营加油站并不是他们主要供应的渠道,现在看到无利可图就跳了起来。
官方数据似乎揭示了供需市场的真实情况。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前九个月国内生产的成品油与表观消费量之间仍存在差额。7月1日后,成品油关税的大幅下调促进了进口,尤其是柴油的进口增长显著。
结合这些数据来看,“油荒”发生的必然性似乎并没有多少支撑。但由于中石油、中石化等手握油源的巨头数据不透明,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使得外界对供需实际情况的分析变得尤为困难。一位汽柴油分析师坦言,外界很难把握当前供应紧张是因为大区没有调配到分公司,还是因为炼厂有油却不外放。
尽管一些外围的推测可以提供线索,但公众想要拿到“油荒是刻意为之”的直接证据几乎不可能。一些分析师指出,如果是单纯的季节性因素,如秋收等,大型石油公司通常会有产能和前期规划。但近期的“油荒”频繁发生,季节性因素往往站不住脚。以去年为例,南方多省区出现局部柴油供应短缺时,全国柴油产量仍在增长。
“油荒”的背后原因复杂且扑朔迷离。在石油巨头与民营加油站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微妙的博弈。而公众对于真相的了解,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信息透明和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