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作为名副其实的败家子 乾隆南巡排场有多大
乾隆皇帝:南巡背后的故事
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带大家走进乾隆皇帝的世界,他南巡背后的故事。乾隆帝无疑是历史上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其60年的在位时间,伴随着他对“十全武功”的修炼与追求。他自称“十全老人”,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平定准噶尔、定回部、扫金川等十大武功的辉煌成就。这些事迹被记录在《御制十全记》中,成为后世对他评价不一的话题。
乾隆帝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继承了父亲雍正帝留下的丰厚家产,国库中的银子从雍正时期的八千万两,全部留给了他。而他眼中的榜样,是祖父康熙帝。康熙帝一生爱出巡,曾六次南巡,深入民间的堤坝、了解民情。而乾隆帝也效仿祖父,一生六次南巡,体验民情、欣赏南方风情。
乾隆帝的南巡与祖父康熙的南巡有所不同。康熙帝南巡是为了真正体察民情,有时微服出巡,低调务实。而乾隆帝的南巡则更像是一场盛大的旅行,他高调宣传自己的行程,沿路修缮名胜古迹、兴建行宫。整个南巡工作由一个亲王主持,设定路线、安排安保,全国皆知。这样的南巡更像是一场皇家摆阔的盛宴。
每次南巡,乾隆帝都会带领庞大的队伍,包括数千名官兵、王公大臣。他们走水路时,船只近千艘。这样的规模与声势浩大的排场,让人不禁质疑这是否真的只是为了体察民情。而且每次南巡建立的行宫多达三十多处,这无疑是一场豪华的旅行。
乾隆帝的南巡更像是地方官员升官发财的机会。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地方官员会提前准备迎接皇帝的工作,准备符合皇帝口味的食物、修建娱乐设施等。乾隆帝出手阔绰,常常因为满意而赏赐官员大量银两。据统计,乾隆六次南巡所花费的是其祖父康熙花费的十倍之多。这样的挥霍无疑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也不能完全说乾隆南巡是为了纯粹的游玩。例如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是因为南方洪水严重,他去勘察灾情。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巡的规模仍然庞大,费用依然不菲。这也导致了乾隆去世时留下的家产所剩不多。
乾隆帝的南巡既有体察民情的一面,也有奢华摆阔的一面。他的南巡确实给地方带来了繁荣与机遇,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也反映了清朝逐渐走向衰败的历史背景。乾隆帝的南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话题,值得我们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