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盐为什么不能吃?
品味生活中的盐之艺术:适量与选择是关键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盐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调味品。少盐可能导致大脖子病,而过多的盐摄入则会引起体内盐分过高,导致缺水。盐的摄取不仅要适量,还要讲究选择。那么,什么样的盐我们可以放心食用,什么样的盐又需要警惕呢?
近期,有关不能食用工业盐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些不法厂家使用工业盐替代食用盐,使得我们不得不对盐的源头进行深入。面对某些“专家”关于工业盐也可以食用的言论,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明确食用盐与工业盐的区别。
通常所说的“工业盐”,并不适用于食品中,其主要成分虽然与食用盐相同,都是氯化钠,但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杂质。亚硝酸钠、硝酸钠等化学意义上的“盐”也属于工业盐,它们与食盐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于能用于食品也能用于其他工业的原料,存在“工业级”和“食品级”的区分。一些专家用工业盐的纯度高来说明其可以食用,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纯度高”并不代表其有害成分含量低,而“食品级”则是指其中的有害成分含量少到可以忽略。
食盐和工业盐的主要成分虽然相似,但二者的差别在于安全指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食用盐比工业盐多了氟、钡、砷、铅的限量要求。也就是说,要作为食用盐,必须检测这些成分并且符合限量要求;而作为工业盐,则无需满足这些限制,也不需要进行相关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不进行检测并不意味着工业盐一定超标。有的工业盐进行检测后也可能完全符合食用盐的标准,但这并不能成为工业盐可以食用的理由。“可以食用”必须是由技术手段做出的保证。除此之外,遵循“良好生产规范”在食品生产中更为重要。如果不遵守生产规范,即使检测合格的产品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考虑到食盐的食用量,即使有害成分超标,也不大可能立即显示出危害来。这也是冰岛的人吃了十几年工业盐没有发现异常的原因。但食盐只是含有这些有害成分的一种原料,真正影响健康的,是进入人体的总量。为了降低健康风险,我们需要在选择每一种食品原料时,都尽可能选择低害、优质的产品,“不能食用工业盐”,正是出于这样的健康考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盐时,不仅要关注其纯度,还要关注其安全性和生产规范。为了我们的健康,一定要选择经过严格检测、符合标准的食用盐,远离工业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品味生活中的盐之艺术,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