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春燥吃什么?试试三款饮品四款食疗
春季是风干物燥的季节,容易引发燥邪疾病。轻微的春燥会导致头昏、烦闷、胸满、咳嗽、四肢重滞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温病,甚至危害内脏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春燥呢?以下推荐一些饮食方案。
目录:
教大家如何正视春季保健
预防春燥吃什么试试三款饮品四款食疗
春季感到口干舌燥的原因有哪些
吃淡穿少赶走春季湿疹
春捂要下厚上薄重点保护双腿关节
一、教大家如何正视春季保健:
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易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推荐多吃瓜类蔬菜,如苦瓜、丝瓜、黄瓜等,它们含水量高,且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凉性蔬菜如番茄、芹菜等有利于生津止渴、清热泻火。为预防疾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建议多吃“杀菌”蔬菜,如大蒜、洋葱等。要注意补充充足维生素和无机盐,如多吃新鲜果蔬、豆类等。适量补充蛋白质也是必要的。
二、预防春燥吃什么试试三款饮品四款食疗:
1. 三款饮品:
决明子茶:疏通肝气,润肠通便。
菊花蜜饮:清肝明目,清心健脑。
绿茶:祛毒利胆,以气化湿。
2. 四款食疗方:
海带排骨汤:滋阴润燥,滑润肌肤。
胡萝卜南瓜粥:富含β胡萝卜素,可滋养皮肤。
梨子粥:生津润燥,清热化痰。
银耳粥:滋阴润肺,养胃生津。
春季口干舌燥介绍:气血虚引发上火现象
随着气温回升,春季的干燥炎热天气容易让人体出现上火情况,即使喝很多水也难以缓解口干舌燥的困扰。这背后的原因,主要归结于气血虚、气血不足引发的血液新陈代谢减缓。低气温使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疲劳或体内毒素过多,容易引起上火现象。
春季也是发病几率较高的季节,容易出现冷感冒、体虚上火等症状。可能受到的因素包括运动不足、睡眠质量不佳、压力过大、心情抑郁等。当温度与湿度发生较大变化时,人的体力与抵抗力量会下降,容易出现感冒、咳嗽、口干、鼻塞、咽喉痛等一系列呼吸系统感染的症状。
赶走春季湿疹:饮食与穿着是关键
湿疹是春季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春暖花开时节多见。对于患有湿疹的宝宝,避免皮肤刺激、调整饮食、避免滥用药物等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也要注意保护患处,避免受风或长时间阳光照射。穿着方面,建议穿柔软、宽松的棉质或其他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少穿会引起过敏的人造纤维及毛料衣物。
对于预防湿疹,专家建议多吃芹菜。芹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维生素B2及维生素C,还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化湿利湿等功效,可有效防治湿疹的复发。保持饮食清淡、适当增减衣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透气等也是预防湿疹的重要措施。
春捂养生:重点保护双腿关节
民间常说的“春捂秋冻”是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所谓“春捂”就是指立春之后,不要急于换上轻薄的春装,要适当保暖。在保暖的要注意下厚上薄,重点保护双腿关节。因为双腿关节容易受到寒气侵袭,引发关节疼痛等问题。
在春季养生中,“春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适当保暖可以帮助人体适应季节变化,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避免过度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和湿润度适宜。当我们的身体历经寒冬的洗礼,血管在厚重衣物的保护下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减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随之减弱。早春时节,我们必须根据天气的变化,循序渐进地减少衣物,切记不可匆忙脱去厚衣。
冬天的温暖被褥也不应过早换成春天的薄被,应遵循“春捂”的养生之道。在气温尚未明显回升的情况下,我们要注重保暖,遵循健康的“春捂”原则。
在春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下厚上薄”。人体的头部和上半身属阳,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因此不需要特别保暖。而人体的下半身属阴,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差,特别是双脚更易受寒。春捂的重点是做好双脚和腿部的保暖工作,厚裤和厚袜不可过早减少,晚上睡眠时也应多盖一些。
面对天气多变的春天,我们需随气温变化加减衣物。当日夜温差大于8℃时,就是该捂的信号。对于大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时,就可以适当减少衣物了。但减衣过程要缓慢,否则可能会出现身体不适。
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特别是慢性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关节炎及过敏性疾病等。这些患者应在“春捂”的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也可以饮用一些中药茶水,如黄芪、党参、大枣煮成的茶水,以补气护胃,提高免疫力。
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红糖老姜茶,关节疼痛的人可以多吃生姜。但切记,不可食用过多寒冷或辛辣温热的食物,以免诱发感冒等疾病。
在春捂的日子里,我们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每天至少要进行三次通风换气,每次不少于十分钟。通风换气的最佳时机是在太阳出来之后,否则室外二氧化碳浓度较高,不利于人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