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症状
绿脓杆菌性角膜溃疡,其发病之迅速令人瞩目。潜伏时间短暂,通常仅需半天至一天,有时甚至更短。病患主要症状表现为眼部红肿、疼痛、流泪、视力模糊以及分泌物增多等。这些症状的出现提醒我们,可能已发生眼部的感染与病变。
眼部的病变初期表现为角膜浸润,其位置并不固定,多出现于创伤或角膜状况不良的区域。这些浸润点的直径大约1mm,呈现灰白之色。在裂隙灯的观察下,可见角膜浸润处轻微凸起,其周围及深处伴有弥漫性水肿。部分病例还可能出现角膜内皮和后弹性层的褶皱,以及角膜后部的灰色和棕色沉淀物。丁道尔现象在此类病例中多为阳性。
发病后的一至两天内,浸润区域会迅速变化。圆形、环形或半环形的半透明油脂及轻微凸起的灰色坏死区将迅速形成。这些坏死组织可能附着在溃疡周围,甚至覆盖整个角膜表面。前房内可能出现少量浅黄色脓液,此时患者的眼痛和视力障碍症状加剧,眼睑水肿和睫状充血表现明显。
在接下来的2至3天里,溃疡将迅速向中心扩大,并向深部发展。最终,它将形成一个直径为5至8mm的坏死区,周围仅留有1至2m宽的透明边缘区域。大量灰色、粘稠的角膜坏死组织可能附着在眼睑睫毛上,形成脓样分泌物。当坏死组织脱落之后,角膜表面可能变为玻璃状,呈现灰色并略显扁平。此时前房内的脓液可能大量涌现,甚至充满整个前房。
随着溃疡的持续发展和坏死组织的不断脱落,角膜的某些薄弱部分无法承受正常或增高的眼压,从而产生弧形膨胀现象。在坏死角膜组织的中心,可能会出现虹膜的迹象,这是穿孔和虹膜脱离的象征。这种迹象可能会逐渐扩大,甚至占据角膜的一半,最终导致角膜前粘性白斑或角膜葡萄肿的形成。这一过程不仅令人担忧视力健康的变化,更揭示了一种眼部疾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