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虽“跌下神坛” 国产奶仍“难拾人心”
新西兰乳制品风波持续发酵,引发了国内年轻爸妈们的关注与焦虑。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继续信任那些曾标榜“百分百纯净”,如今却频现质量问题的进口奶粉,还是转向价格更便宜的国产奶粉呢?这一难题,让一位微博用户“人生亦是修行”感叹,不如直接买奶牛自己喂养,既放心又无后顾之忧。
这场“肉毒杆菌”事件曝光后,显然对涉事品牌的奶粉销量造成了巨大冲击。某网站的一项在线调查数据显示,截至调查结束,超过七成的参与者表示不再购买涉案品牌奶粉。业内人士却认为,尽管个别品牌短期内受到冲击,但长期来看,洋奶粉的整体市场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此次事件更多地是给国内乳制品行业带来了警示,而非幸灾乐祸的机会。
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国内奶企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长期积累的问题使得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怀疑根深蒂固。他认为,即便国外奶粉出现问题被多次曝光,但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未受到影响。这次事件可能会让消费者转向其他国外品牌,而非国产奶粉。奶源质量标准和监管不严被认为是国内奶粉品牌翻身的主要障碍。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进口奶粉在中国市场走俏,也带动了海外代购奶粉的热潮。许多国内企业为了避嫌,纷纷从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国进口奶源。行业内部人士的不信任和国内消费者对于国产奶源的疑虑,使得国内奶粉品牌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王丁棉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食品监管标准在先进性和效率方面仍有差距。他呼吁中国需要完善乳制品质量标准,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以推动国内奶粉企业提高质量。乳制品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产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完善检测手段和程序至关重要。
此次恒天然受污乳粉能够通过层层关口流入国内的事件,暴露出中国企业和监管机构在检测手段和程序上的漏洞。恒天然自检发现问题的行为仍值得国内乳企学习。国内消费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增加产品自检项目,并认识到重新赢得消费者信赖需要在奶源上加大投资,建立全程质量管理。
对于此次事件,国内企业不应存在侥幸心理,而应该做好内功,从源头抓起,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让国产奶粉重新焕发生机。(来源新华网)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XX网站或关注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