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八成所谓洋奶粉实则国产货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在2008年震惊全国后,民众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大幅下降,纷纷转向购买洋奶粉。这一现象被一些精明的商家捕捉到,他们开始在海外注册商标,委托国外代工厂生产所谓的“进口奶粉”,实际上却是国产货。据业内专家透露,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进口奶粉品牌中,近八成是这种混淆视听的产品。
这些品牌在海外并无知名度和市场,只是国内一部分人为了逐利,在海外注册公司并取一个看似洋气的名字。他们利用当地的奶粉生产厂家进行代工生产,然后转销国内。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这部分品牌的操作模式被业内广泛采用,据他估计,在中国近百家所谓的进口奶粉品牌中,至少有六七十家以上都是这种操作模式。
一些品牌如合生元、施恩、澳优等曾被揭露是扮演洋品牌的身份。为了避免被消费者识破,一些品牌还采取各种手段来“洗白”自己的身份。例如,澳优乳业通过控股欧洲的一些奶粉品牌来达到这一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品牌的注册时间大多在2008年之后,因为在那之后,本土奶粉品牌遭遇信任危机,这也让这些扮演进口品牌的国内商家看到了商机。他们的销量迅速上升,取得了很高的销售额。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奶粉的代工价格往往只有几十元,而国内销售价格却高达数百元。与其他国家相比,这样的价格在国内显得异常高昂。专家告诉记者,海外大多数国家的奶粉价格普遍较低,超过一定金额的情况很少见。这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洋品牌真实价值的质疑。同时也有大量进口奶粉因为检验检疫不达标被挡在海关关口外。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这些扮演出来的洋品牌。由于这些品牌背后的团队大多是原先国内的一些乳业人士因此他们能利用对中国法律法规的了解销售渠道的掌握甚至海关的人脉来快速推出新的洋品牌但真正做一个好的奶粉品牌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投入。这些洋品牌往往缺乏技术研发能力只是找当地乳企廉价代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而且存在较大的风险。尽管如此他们依然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对真正的洋品牌和国内其他品牌构成冲击。目前这些洋品牌的生产和研发几乎全部依赖几家主要的代工厂包括新西兰善腾集团瑞士赫尔达夫和澳大利亚塔图拉等知情人士透露仍有大量的假洋品牌正在注册中伺机进入市场。这种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不信任但也应该明白国产奶粉其实很安全而且洋奶粉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