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极端天气 事前“防”比事后“救”重要

生活常识 2025-04-17 18:22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近期,南方多地遭受极端天气的侵袭,暴雨如注,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极为严重。进入汛期以来,我国极端天气显著增多,对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各地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群众,缓解灾情,不断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极端天气并非只在中国肆虐。印度持续半个多月的高温灾害,造成千人死亡;巴西北部干旱肆虐,秘鲁、智利等地也遭受洪灾侵袭。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气温纪录不断刷新。全球15个最暖年份中,有14个发生在21世纪。受厄尔尼诺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面临一个越来越热的地球。在这样的背景下,洪水、干旱、热浪、强风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未来这一趋势仍可能继续凸显。

面对无常的大自然,我们需要保持敬畏之心,并科学应对。历史告诉我们,预防胜于治疗。加大防灾力度,下好先手棋是关键。许多人可能更关注灾后救援,但事实上,事前的预防往往更为重要。我国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演变规律的研究需要深化,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也需要提高。“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汛期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是重中之重。面对极端灾害性天气,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觉,立足于防范大灾大难。只有时刻紧绷责任意识、忧患意识这根弦,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让群众免受灾害的侵袭。

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我们还应该着眼长远,注重涵养生态文明。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并非矛盾。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我国的重要目标。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节约用电、减少开车、长时间停车时熄火等,共同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临近的日子,我国确定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息息相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的排放,为我们赖以生存的气候和环境贡献力量。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我们的环境才能更加安全美好。与此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研究和努力投入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和应对中去。

上一篇:我国全民医保框架基本形成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