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交流不要用消极的语言,积极的行为使彼此

生活常识 2025-04-19 11:16生活常识www.pifubingw.cn

刚步入婚姻的小夫妇,面临着情感的波折,他们携手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解答,吐露心声。经过深入的交流,他们与心理咨询师共同探明了这对年轻夫妇所遭遇的幸福困境。

妻子在谈话中坦言,他们在恋爱时期相处得相当融洽。无论她说什么,男朋友总是耐心倾听,从不轻易生气或忽视她的感受。结婚之后,这种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与丈夫的沟通变得困难,他常常选择避免正面交流。长此以往,两人的交往模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井水不犯河”的状态。这对渴望得到丈夫情感回应的妻子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丈夫则表示,与妻子交流让他感到疲惫。在结婚前,他承担的压力较小,还能对妻子展现出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婚后他需要处理许多其他事务,对妻子的耐心也日渐消磨。

经过分析,夫妻间的烦恼根源在于沟通不良,而沟通不良则源于双方的行为消极。在结婚之前,他们各自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拥有各自独特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婚后他们需要共同构建一个心理利益共同体,这必然需要双方关系的磨合。如果磨合不当,便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说,丈夫之所以逐渐丧失与妻子沟通的欲望,是因为在交流过程中,妻子的消极行为过多,而积极行为过少。消极行为通常表现为否定、指责和攻击性语言,而积极行为则包括建设性的言论、开放的姿态以及鼓励性的表达。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要求这对夫妇回忆并记录下那些令人不快、导致分散的交流场景。通过频率统计的方法,我分析了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和句子。结果发现,妻子在交流中经常使用“不行”、“不可以”等否定性的语言,而丈夫则常用“没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等表现出迷茫和无奈的语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必须有意识地采取积极的对话和行为改造。众所周知,行为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外部行为同样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例如,当我们长时间保持悲伤的表情时,情绪也会逐渐低落。在亲密关系中的人应该学会利用积极的行为,如积极的语言和动作,来提高幸福感。

本文作者为全国心理服务基础合作约科普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韦志中。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文斌的科学审查,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推广工作委员会提供稿件。

上一篇:时光代理人:电视剧青春时光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