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医保报销上涨引发实体药店闭店潮
京城药店现状:拆迁、房租压力下的连锁药店困境
曾经繁忙的药店,如今已是一派凋零之景。位于朝阳区东坝中街的一家连锁药店,因周边拆迁导致顾客锐减,最终不得不关闭其门店。这一变化,只是北京众多药店面临困境的冰山一角。
近年来,北京的大型连锁零售药店发展陷入停滞。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许多实体药店因为租金压力、顾客稀少、利润微薄等原因,不仅未能开设新店,就连已有店面也难以为继,陆续关闭。面对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医保报销政策的调整,实体连锁零售药店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日前,市食药监局出台新的药品零售管理办法,要求新开药店的企业法人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而药店禁售杂物、日用品的消息也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记者深入探访了京城药店的现状。
在朝阳区东坝中街与驹子房路交叉路口,一家标注着“24小时售药”的药店大门紧闭。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店内空空如也,只有墙上挂着的减肥药品宣传单证明这里曾是一家药店。“不赚钱,关了至少一个月了。”相邻店铺的老板透露。由于附近的村子正在进行拆迁,导致客流锐减,这家药店终于无法支撑而关闭。
知名连锁药店的经营困境更为严峻。据北京一家著名药店的管理者介绍,新开的店寥寥无几,而闭店数量却已经达到惊人的15家。其中,七成店铺关闭的原因都是由于经营成本上升,难以支撑。尽管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增长,但增长的幅度远不及成本上升的速度。
据《中国药店》杂志报道,过去一年中,北京几大主流连锁药店纷纷关闭门店。其中,金象直营店减少21家,医保全新关闭4家,好得快和永安堂也分别关闭了门店。医保全新大药房更是在短短三年内关闭了一半门店,从50家锐减至目前的26家。
其原因,高昂的租金成本是连锁药店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许多连锁药店因为无法承受房租压力而关门歇业。医保政策的调整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药习惯,许多有医保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前往社区医院开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实体连锁零售药店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困境,一些大型连锁药店开始调整策略,将发展模式从扩展新店转向深入发展现有店铺。这一转变能否帮助这些药店度过难关,仍需时间的检验。未来,京城药店的生存与发展将充满变数,值得各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