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避免生先心病儿
先天性心脏病,这一在我国常见的出生缺陷,无声无息地潜藏在无数新生儿的生命中,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无法言喻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压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应对?如何竭尽全力在萌芽阶段将其扼杀?让我们深入了解。
崔健主治医师,来自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心脏中心,为我们揭示了心脏发育的神秘面纱。胚胎在母体内部形成的第二周,心脏的发育便已启动。大约第四周时,心脏开始产生循环作用,到第八周时,心房和心室已经清晰可见。在这一关键发育期,任何内在或外在因素,只要影响到心脏的发育,都可能导致心脏某部分发育障碍,从而引发各式各样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可归结为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而环境因素却是我们可以预防的。
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出发,如果母亲在妊娠早期,特别是在三个月之内,遭遇病毒感染,如流感、腮腺炎等;或者在这一关键时期接触大量放射线、缺乏某些重要的营养物质,以及受到药物的影响,如服用抗癌、抗病毒及安眠等药物,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胎儿的正常发育构成威胁,甚至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如果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暴露在室内污染物较多的环境中,胎儿同样面临着较高的先天性心脏病风险。
那么,如何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呢?对于准备成为母亲的妇女来说,避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医学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法为我们提供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高分辨率的超声心动图可以在胎儿时期就诊断出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一般从孕期四个月开始,就可以对高风险的胎儿进行心脏检查,以避免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出生。
专家提醒每一位孕妇,产前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做好产前筛查,我们才有可能将先天性心脏病的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保护每一个新生命的健康与安全。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重视这个问题,共同守护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