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精神病高发期 如何识别早期精神病人
春日的到来,伴随着菜花绽放的黄色,却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忧虑。俗语云:“菜花黄,痴子忙”,揭示了一个事实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那么,为何春季精神疾病频发?其背后是否与气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又该如何在早期识别精神病患者的迹象呢?
随着春天的脚步渐近,万物复苏,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的王汝展院长指出,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仍然是个未解之谜。其发病和复发不仅与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有关,更与环境息息相关。春季,随着天气转暖,机体进入代谢旺盛期,体内神经递质的分泌随之变化,情绪波动和精神活动变化容易产生,这可能导致精神行为的异常改变,从而引发或复发精神疾病。
作为流行病学的一项事实,春季是精神疾病发作或复发的高峰期。对于曾经患过精神疾病的病人来说,其家属更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病人复发。尤其是一些特定人群,如20-40岁的青壮年承受着更多的社会压力,焦虑、心理紧张的状态若不及时调整,很容易演变为精神疾病。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儿童、青少年,以及妇女、老年人等人群特有的精神和行为问题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王汝展院长进一步介绍,精神健康与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与躯体疾病一样,是由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尽管精神疾病是一种常见病,但由于部分患者缺乏自制力,其家人常存在羞耻感,往往不积极寻求医疗帮助,加上一定的社会歧视,使得就诊率、治疗率普遍较低,这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现象。
那么,如何识别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关注意志行为方面的问题。例如,一个平时勤奋好学的学生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变得不愿上学、被动懒散,这时家长或老师应警惕,这很可能是孩子早期精神方面出现问题的表现。
注意情感与交流方面的问题。患者在亲情方面的交流可能变得淡漠,父母可能感受不到孩子对他们的依恋性,和亲人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个性方面的明显变化也不容忽视。一般人可能难以及时发现这些变化,或者根本就不愿意往这方面想。
对于怀疑有明显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的人,应及早去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应接受正规治疗,并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让我们共同关注精神健康,为身边的人提供支持和关爱。毕竟,健康的心灵是幸福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