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直升机救急:百姓福利还是富人专享?
广东省人民医院利用直升机紧急救援女婴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考验了公立医院在应急救援体系中的角色定位,也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平性和医疗资源分配的深入。
据悉,此次直升机救援行动是为了拯救一名五个月大的先天性心脏病女婴,从汕头市紧急转运至广州以接受救治。虽然此次飞行历时仅108分钟,大大缩短了转运时间,但近两万的高昂费用也让这一救援行动备受争议。人们开始质疑,如此昂贵的直升机救助服务是否会成为富人的专享待遇?公立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这样的特殊服务?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对此进行了解释,此次行动是医院与广东省公安厅合作的一次应急演练,直升机归属公安部门。庄建表示,这样的救援行动在国外已经较为普遍,未来广东省也希望能够将航空救护纳入应急救助体系,实现常态化运作。对于为何选择这名女婴作为救援对象,庄建强调,这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的一次演练,女婴只是家庭背景普通的孩子之一。
事实上,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医疗救护方面已经有着丰富的经验。自2004年起,该院就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直升机进行远程医疗救助,至今已有20多例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成功转运。庄建介绍,航空救助主要针对三类病人,包括需要应急救援的如烧伤病人、地处偏远的病人以及病情急需的患者。
直升机的运行费用高昂,每公里油耗30元,这次来回汕头的费用近两万。对于是否只有富裕家庭才能承担得起这样的费用,庄建表示,医院肯定会考虑运作费用,不可能免费提供给所有患者使用。但医院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甄别,确保救援资源的合理使用。
患儿的父亲陈映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经营小生意,生活并不宽裕,孩子的医疗费用都是借来的。对于这次直升机救援,他感到十分感激,同时也了解到医院并没有收取直升机的费用。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专家的不同看法。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表示,虽然飞行救援是应急救援的一种进步,但在医疗改革当前,公立医院是否应该承担这样的特殊服务仍需商榷。他认为,先进技术能否被社会成员公平运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建议这样的手段在民营医院发展,而公立医院应聚焦于基本设施和基本医疗技术,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医疗服务。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我省在应急救援方面的进步,也提醒我们仍需深入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问题。我们期待在未来能够建立更加完善、公平的医疗服务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