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参评国家科技奖 是否损害更多人的生命质量
四月九日,秦伯益、钟南山等三十位重量级院士联手致信《中国科学报》,对中式项目被提名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表示强烈关切。这些院士们指出,虽然企业追求利润是理所当然的,但该项目的本质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吸引力,进而促进消费,这无疑加剧了公众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质量,这无疑违背了基本的社会正义。
院士争议尚未平息,“中式”项目再次引发轩然大波。此次争论的焦点并非专业或专业水平的问题,而是科技与的冲突。正如网友们所担忧的那样,如果这种项目都能获得科技奖,那么未来某些利用科技手段制造出的毒品可能会让人无法辨识,同样也能获得科技进步的荣誉。这不禁让人回想起苏丹红、吊白块、瘦肉精等事件,它们都是“科学进步”的恶果,给人类带来了深重且广泛的灾难。
中国的科学家们有着强烈的追求科学的精神,但在科学和商业方面,仍有一部分人存在缺失。科技哲学家胡新和教授表示,类评选引发的争议只是科技与冲突冰山的一角。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作为重要的科技奖项,必须全面考虑国家利益、人民健康等因素。否则,奖项的声誉和公信力将受到损害。
据了解,我国烟民数量超过三亿。尽管履行世界卫生组织《控制框架公约》已有六个年头,但“中国式控烟”的话题却越来越微妙,“中式”项目却借此机会发展壮大。控烟专家吴宜群指出,业热衷于参与国家级科技奖的评选,旨在通过申请奖项获得国家层面的认可,从而使整个行业的利益合法化、合理化,进而谋求更大的利益。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利益驱动。简单来说,企业依赖增加收入,依赖增加税收、缓解就业压力。业是唯一一个需要向地方纳税的农业产品,这也使得地方更加积极地鼓励的种植。吸烟带来的危害被暂时忽略了。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标题为《中国控烟积跬步至千里》,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控烟现实的艰难。陈竺直言不讳地表示,“控烟”工作在多方利益的交织与博弈中艰难前行。
中式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令人震惊。三十位院士透露,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多家公司得到直接推广应用,三年来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达数千亿元。这些巨大的利益数字表明,该项目通过科技手段提升吸引力、促进消费的目的十分明确。在这利益链的背后,是三亿烟民和众多二手烟民付出的惨重健康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