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用岁币换和平,金兀术死前怎么评
在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中,战争与和平的交织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两大文明,各有千秋,互争雄长。游牧部族以良马和彪悍的战士为优势,而中原王朝则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战争资源储备。历史上,双方曾有过多次交锋,战争场面惊心动魄。
中原王朝在应对北方游牧部族时,面临着一个难以弥补的劣势缺乏大面积草原,无法大量繁殖养育马匹。这使得中原王朝的军队在步兵为主的情况下,面对游牧部族的骑兵冲击时,常常陷入被动。游牧部族则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和广泛的作战范围,成为历代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只有少数英雄人物如李世民等,才能真正压制游牧部族的嚣张气焰。
当战争无法解决问题时,另一种方式便应运而生以“岁币”换取和平。岁币,即中原王朝每年向敌国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银财货,以换取对方的安宁。这一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到东汉时期,为了安抚辽东的鲜卑人,东汉支付了巨额金银,从而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局面。
两宋时期,国防形势严峻,周边面临多个敌国的威胁。由于赵宋皇帝奉行了重文抑武的政策,导致武力衰退,即使在最鼎盛的时期,也屡屡被辽国、西夏的骑兵击败。面对辽国的进攻,宋真宗无奈选择了支付岁币来换取和平。此后,宋朝将岁币作为护国之策,与西夏、金国等敌国缔结合约,用金银换取和平。
这种做法究竟明智与否?争议不断。支持者认为,虽然每年支付岁币看似吃亏,但相较于战争的巨大消耗,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另一方面,通过边境贸易,宋朝能够轻松赚回岁币。反对者则认为,身为天朝上邦的宋朝向敌国支付岁币是丧权辱国的行为。
金兀术认为,让宋朝连年支付巨额岁币,实际上是搞垮宋朝的一种手段。这些岁币最终都会转嫁到百姓头上,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学者研究也证实,所谓从边境贸易中赚回岁币之说,并无确凿证据。从这个角度来看,宋朝支付岁币是一种弊大于利的愚蠢之举,不仅失去了金银,也失去了民心。两宋最终被游牧部族所灭的历史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对抗是一段充满战争与和平、英雄与悲剧的历史。而岁币问题则是这一历史中的一段插曲,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反思。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都是双方文明交融、互相学习的过程。希望我们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珍惜和平,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