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跟“小姐”喝过酒患恐艾症 成极端恐艾的
艾滋病恐惧症,简称恐艾症,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着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这种恐惧在南京一名四十多岁的男士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仅仅因为与“小姐”一起喝酒,便开始了漫长的怀疑和恐慌。
这个恐艾案例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关注。曹宁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描述了这名男子的恐惧症状。他每天都会拨打热线电话,反复咨询,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年之久。葛凤琴女士,性病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也注意到了这位男子。他曾经与一位“小姐”有过亲密接触,但并未涉及高危行为。这却引发了他的无尽怀疑。尽管多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他的恐慌并未因此消散。他对任何与血液或皮肤接触的事件都极度敏感,甚至因为新闻上的扎针事件而不敢出门。他的生活完全被恐慌占据,恐艾症已经发展成了严重的强迫症。
性病控制中心自1997年开通咨询热线以来,接到了大量恐艾症的求助电话。据葛主任介绍,当时统计的电话中,超过半数都是无艾而恐艾的情况。这表明恐艾症在很多人中间都存在,而不仅仅是少数人的问题。
与这些恐艾症患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与艾滋病人的接触中表现出的坚定和关爱。南京市玄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医生唐弘就是其中之一。她从2006年开始接触艾滋病人和恐艾症患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艾滋病人并不可怕。她通过与艾滋病人的握手、交谈、解答疑问等方式,消除隔阂和误解。
中国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也是一位与艾滋病人打交道的医生。他多年来接触的艾滋病人已过万人,是我国接触艾滋病病人最多的人。他曾经将艾滋病病人接到家同生活,甚至在抽血时被带有艾滋病病人血液的针头扎破手指。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公众证明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他公开的艾滋病血液检测结果也表明他并未感染艾滋病,让人们放心。
在此,微微健康网祛斑宝网温馨提示:恐艾症是一种心理疾病,需要得到关注和帮助。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在常温下存活时间很短。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一般性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会传播艾滋病。让我们共同为消除恐艾症努力,给予艾滋病人更多的关爱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