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什么能成为义的化身?他是如何被封神的?
关羽:从武将到“义”之象征的封神之路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关羽这一名字并不陌生。他作为蜀汉名将,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何他会被后世尊为“武圣”,甚至与“文圣”齐名,被当做神来供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关羽的封神之路。
在黑帮题材的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关公的雕像,海外华人也会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修建关帝庙。关羽被封神的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儒家核心价值观“义”的人格化体现。他的形象成为了中国人的信仰。
关羽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人们心中的英雄。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特定的标签,《三国演义》更是将他的形象深入人心。曹操的疑心病重、神机妙算,而关羽则是情义的代表。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抓了两位夫人,关羽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安排关羽与嫂嫂共处一室,意图测试关羽的人品。关羽却整夜研读《春秋》,体现了他对情义的坚守。在另一回故事中,尽管曹操是蜀汉的敌人,但关羽出于“义”而放了曹操。《春秋》作为儒家经典,关羽又熟读此经,使他具备了代表正统的基本条件。
不得不说,《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关羽与“义”之间的等号。这种脸谱化的处理方式使得故事更容易被传播,流传后世。关羽在故事中代表了“义”,因此被人们供奉祈福。有一个《关羽断狱》的故事,更是成功地将关公带上了人情味,体现了民间信仰的一种更高的原则“义”。
关羽出生在今天的山西运城,原本是当地人供奉的神。后来,山西出现了强大的晋商群体,晋商的脚步遍布天下。在明清时期,晋商甚至帮助国家解决财政困难。信奉关公的晋商将关帝庙盖到了全国各地,关羽的信仰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农民和商人共同的信仰。
关羽的封神之路也离不开几任皇帝的助攻。唐玄宗建了武成庙,关羽位列其中。因为关羽守护了山西运城的盐池,他被单独请出来封了神。此后,关羽的信仰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在明朝时期,万历皇帝每次出征打仗之前都会祈求关羽保护,并大力推行关羽信仰。到了清朝时期,雍正帝把关帝庙改成了武庙,与文庙并立。至此,关羽成为了中国人最高的信仰。
关羽从一个历史名将到被封为“武圣”,再到成为民间信仰的神,这一过程离不开《三国演义》的传播、平民、商人、官员和皇帝的推波助澜。他代表了儒家核心价值观中的“义”,成为了中国人信仰的代表。他的故事、他的形象、他的精神都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