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有哪些看家本领?
蜀汉四相之一董允的故事: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
在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今天,迷奇闻网的小编将带您走进蜀汉“四相”之一的董允的故事。
董允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的祖先曾是益州巴郡江州人。他的父亲董和因为举家搬迁到益州,而他也因此跟随在董和身边。在夺取益州之后,董和被重用为掌军中郎将,而董允也因为才能和名声被赏识。他与后来的贤相交往密切,经常学术,共同出游,两人在蜀中的名声越来越大。
董和一直观察着这两位年轻有为的青年,试图分辨谁更优秀。直到有一次,许靖的儿子去世,大臣们都去吊丧。董和给他们一辆旧马车,让他们驾车前往。在这次事件中,董允因为看到大家都是华丽的马车,只有他和费驾一辆破车,心中不是滋味。而费却神色如常,谈吐自如。董和得知后,感叹费的德行方面更胜于董允。
后来,长子被立为太子,刘备任命董允和费为太子舍人。公元223年,刘禅登基即位后,董允与费同为黄门侍郎。在建兴五年(227年),谋划北伐时,董允被任命为侍中,兼领虎贲中郎将,统率宫中宿卫亲兵。这是把皇宫的安全交给了董允,体现了对他的信任和对他的能力的肯定。
朝堂上的政事主要由蒋琬处理,而同为侍中的郭攸之过于柔弱,不敢管事情。宫中所有事物都由董允负责管理。董允以预防为主,经常劝谏刘禅。当刘禅想扩充皇宫时,他遭到了董允的反对。他引述古代天子的例子来压制刘禅的想法。董允的态度严肃,让刘禅很怕他。
董允也有一次看错了人,那就是杨仪的事情。诸葛亮去世后,军中的遗言让蒋琬主持军务。杨仪与魏延之间存在多年的嫌隙。杨仪利用费去试探魏延的口风,企图让魏延断后。魏延大怒,对杨仪和杨仪的计谋表示不满。后来两边都相互上书刘禅说对方谋反。在分不清谁忠谁奸的情况下,刘禅将大臣叫来研究。蒋琬和董允担保杨仪没问题,魏延因此被杀。后来杨仪自视过高,惹怒了刘禅被贬出朝廷。这件事情是董允的失误,他看错了杨仪这个小人。
刘禅尊重武侯的遗愿,重用蒋琬、费和董允等贤臣。蒋琬接班做了尚书令兼益州刺史。后来刘禅宠幸宦官,黄皓恃宠而骄,想把手伸到朝廷上来。董允经常劝谏后主,几次厉声责备黄皓。有董允压制着黄皓始终不敢为非作歹。随着董允和费这些正直的重臣相继离世后黄皓开始权倾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