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证明人脑和猴脑的相似度超出此前预计
人类对语言处理机制的新认知:重新审视人类与猴子语言的起源
北京时间2月5日,美国科学家的研究颠覆了我们对大脑语言处理机制的传统认知。这项研究挑战了我们对人类语言能力所在大脑区域的固有观念,重新定义了语言中心的位置。
过去,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语言中心位于大脑皮层后面,靠近听觉皮层的位置。新的研究发现,这个至关重要的区域实际上距离大脑中央更近,比传统观念近了3厘米。虽然距离不长,但这意味着我们对语言处理的机制可能存在误解。这一发现迫使我们对人类与近亲猴子语言的起源进行重新审视。
这项研究论文的主执笔人,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系统科学部门教授约瑟夫-劳斯查克表示:“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能力。但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猴子和人类在语言的处理机制上可能有着更多的相似性。”这项新研究揭示了两个物种在大脑构造和处理信息方面的相似度超过预期。
新的研究发现,所谓的韦尼克氏区长期被认为是负责语言处理的核心区域实际上位于听觉皮层前部,更靠近大脑的前区。这一重要突破来自于对大量大脑成像研究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对超过115项研究、超过1900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综合研究。最终,他们确定了韦尼克氏区的确切位置位于左侧颞叶,初级听觉皮质前方的颞上回。
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科书上的大脑图像。乔治敦神经系统科学跨学科计划参与者、研究论文合著者伊恩-德维特表示:“如果用谷歌搜索‘大脑语言功能’,搜索出的所有图解可能都是错误的。”这一新的认知对于理解中风等脑损伤或语言理解障碍的患者至关重要。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更准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断,找到受损的大脑区域,为他们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新研究的结果对传统的语言处理理论构成了挑战。劳斯查克强调,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它为我们理解猴子和人类语言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他和他的团队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放射断层造影术等手段,对大脑在处理语言时的活动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语言处理的“处理流”具有递阶性,从感知简单的声调和声音开始,逐渐进入处理音位和词汇的更深层次。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大脑的语言处理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挑战了我们对于人类语言能力独特性的传统看法,使我们重新审视猴子和人类语言的起源。这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为我们理解大脑的复杂功能开辟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