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变废为宝”中国需建更多垃圾焚烧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各大城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压力。由于垃圾填埋场用地日益紧张,许多城市开始转向垃圾焚烧发电,以“变废为宝”。
近期,杭州拟建垃圾焚烧厂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在风景如画的湖边城市,一场抗议行动随之而起,上千人与警方发生冲突。工程并未因此停滞,身着制服和便衣的警察驻守在通往小镇的道路两旁,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目前,中国已有180多家垃圾焚烧厂投入运营,同时约有70家正在建设中。过去十年间,中国的垃圾焚烧能力提升了十倍,使该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垃圾得以通过焚烧处理。预计到2018年,中国垃圾焚化设备市场规模将倍增,增速远超其他国家。
日本和某些欧洲国家城市的垃圾焚烧率较高,大量剩余垃圾得到回收利用。在中国,垃圾大多被填埋或随意堆放在城市郊外。这些垃圾在腐烂过程中释放的沼气,以及塑料品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令人堪忧。最近的研究显示,中国已成为海洋塑料垃圾的主要来源国。
加大垃圾的回收利用无疑会有所帮助,但这需要时间和家庭和地方之间的合作。目前,焚烧垃圾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需在焚烧前对垃圾进行分类,以提取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对此,“海洋保育联盟”的道格伍德林表示,中国需要更多的垃圾焚烧厂,同时需采取措施赢得民众信任。
上海作为全国家庭垃圾产生最多的城市,其建设的垃圾焚烧厂或许有助于消除民众的疑虑。随着新垃圾填埋场用地的稀缺和现有处理能力的饱和,垃圾焚烧成为必然选择。上海环境实业有限公司的高级经理张毅表示,该公司的焚烧厂按照“世界最严苛的标准”建造,尽管价格昂贵,但国企对公众负有特殊责任。
环境影响评估在项目中常常被忽视。虽然法律规定要举行听证会,但实际上很少执行。项目的争议越大,市民的意见就越少被听取。焚烧厂的维护也至关重要。一个运营不当的焚烧厂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恶劣。焚烧厂的建设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它减少了垃圾回收和减少制造垃圾的动力。但面对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中国的垃圾焚烧之路仍将继续。
这一转变虽然艰难,但中国正努力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公众意识的提高,相信中国能够克服这一挑战,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