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食品安全自救保卫战
危险食品:剥夺健康与怀旧权利的恶行
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本应滋养身心,却因一些不良商家的恶劣行为,变得危险重重。为了保卫我们的健康,我们必须对食品安全问题发起一场保卫战。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无人能够独善其身。
在五月,北京《新京报》对一家老冰棍厂进行的暗访揭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真相:“香精兑自来水”竟能造就冰棍,其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惊人。考虑到厂内有老鼠出没,专家估计大肠杆菌的来源很可能来自老鼠的粪便。
在我们制作这期关于食品自救的封面故事时,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新闻不断爆出。在江西,黑心商贩用明胶和油酸钠制造猪耳朵;在北京,含有致癌物甲醛的鸭血流入老字号稻香村;在山东,生姜上被喷洒了明令禁止的“六六粉”以保鲜。
其中,老冰棍的问题虽然相对较轻,但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元一根的老冰棍在北京颇为畅销,除了价格亲民,更关键的是其“老”字所唤起的怀旧情怀。但这危险的食品不仅危害我们的健康,更剥夺了我们怀旧的权利,实在可恼可恨。
如果不采取行动,谁能预料这些危险食品还会做出什么更恶劣的事情?幸运的是,人们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懂得如何选择安全蔬菜,有的专门购买有机食品,有的租地自己种或者雇人种。更有甚者,利用权力弄出大农场,享受特供食品。
这些神通本质上都是试图退出社会分工,回归自给自足的古旧模式。这种“吃独食”的兴起,反映出人们对一个合理社会的渴望,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
“吃独食”并非长久之计。当空气、水、土壤被污染时,生产安全食品的难度将不断增大。破坏社会分工的结果将是生产效率的降低。如果独食足够安全,就会有更多人想加入,但当更多人加入时,就需要提高生产效率。这时,独食的优越性就会消失。
回顾历史,日本曾在50年前面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推动社会公正的到来,监督严惩毒食生产者,联合小型专业生产者提供可以溯源的安全食品。在中国,也已经有人开始行动,他们试图重建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正常关系。
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我们现在能吃什么?哪些食品是安全的?我们国人应该共同面对这个问题,发起一场食品安全保卫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保护我们的餐桌,让食品安全成为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美食的保护我们的健康和怀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