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含氯门被指缺乏责任 防腐剂双重标准曾
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坚守其底线,那就是遵守法律规范、遵循市场规则以及尊重广大的消费者。最近的可口可乐事件让我们再次审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从员工微博爆料到公司公开辟谣,再到质监局的介入和认定,可口可乐的“含氯门”事件经历了一波三折。尽管公司最终选择了更换回收已售产品并销毁,但客服人员的表态仍让公众质疑这只是危机公关的手段,而非真正的责任承担。
回顾过去,可口可乐因两岸防腐剂添加标准不同而受到质疑,只是众多跨国公司在华的不负责任行为之一。从肯德基的苏丹红到麦当劳的过期食品,从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到涉及塑化剂的世界药业巨头葛兰素史克,再到丰田、宝马等知名车企的双重标准车辆召回,这些事件都反映出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缺失问题。
在这一连串的产品安全事件中,虽然监管者有责任,也可能存在标准模糊滞后的问题,但企业事后的处置和公告为何总是姗姗来迟?为何道歉和召回的态度常常缺乏真诚?为何对质监部门的调查遮遮掩掩?对于这些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显然是无法推卸的。
任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追求利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但若只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社会责任,最终将走向消费者、员工、环境及社会的对立面,也会阻碍自身的发展。毕竟,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与服务。社会责任不是出现问题后的公关手段,也不是盈利之余的捐赠,而是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基本要义。
在中国这个法治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不论是跨国企业还是国内大型企业,都应遵守法律规范、市场规则,尊重消费者。特别是大型企业,它们在市场内的影响力更大,更应该成为商业和社会责任的领航员。
消费者对大型企业的期许是:知耻而后勇,富而思进,摒弃眼前的短期利益,坚守商业和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对企业的期许,也是对企业的挑战。大型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的也在塑造品牌形象和锻造持久商誉方面拥有难得的机会。
当前中国的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的规范,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大型企业肩负着比一般企业更重的责任。只有塑造成熟的商业,成为社会责任的标杆,“企业公民”才能与中国的经济一起获得持续而有力的成长。周人杰的观点无疑为所有企业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深刻的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