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护肤品税收过高 “降税”声四起
亲爱的读者:
你是否注意到,尽管时常听到关于进口护肤品关税降低的消息,但价格似乎并未随之降低?在商场里,许多进口护肤品的价格不降反升。这样的现象引发了许多消费者的困惑和抱怨。
去年年底,媒体报道了关于进口护肤品关税调整的消息。实际的情况却是,价格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降低。当你在商场里看到那些价格依然坚挺甚至上涨的进口护肤品时,你是否感到惊讶?与此当你在香港购物时,发现那里的护肤品依然保持低价,你是否感到羡慕?这种差异让你感到不平衡。
这种困惑并非个例,我身边的朋友们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当有同事出国,他们总会带着长长的采购清单,购买大量的进口护肤品。这种购买行为并非完全因为境外的护肤品价格真的低廉,而是因为与内地的巨大价差让他们感到“占了便宜”。
其实,内地进口产品“卖得贵”的问题早已引起广泛讨论。大家一致呼吁降税,但降税真的意味着价格会降低吗?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
财政部在今年1月1日起对进出口关税进行了部分调整,对包括护肤品在内的730多种商品实施了较低的进口暂定税率。降税的幅度对于动辄几百上千元的进口护肤品来说,影响似乎并不显著。
以兰蔻日霜为例,按照其每公斤50欧元的进口价估算,50克日霜的进口价仅20.5元。即使税负达到50%,所缴关税也仅为10.25元。这意味着即使扣除全部关税,也只能便宜10多元。实际上,内地进口护肤品的税负中,真正占大头的是消费税和增值税,两者的税率接近50%。即使有关税降低的利好消息,消费者也很难在价格上得到实质性的优惠。
那么,为什么进口护肤品的价格依然坚挺甚至上涨呢?除了原材料和广告成本的上涨外,通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过去两年里,护肤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有一个很好的调价理由通胀。全球通胀导致各种成本上升,国际品牌也自然会借机提高价格。在中国推出比其他国家更高价格的全球定价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选择。
在这个已经被消费者认可而又缺乏强有力本土竞争者的庞大市场,谁会为了讨好消费者而自贬身价呢?或许我们应该回到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上来思考:一件商品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应及需求。在需求旺盛而供应相对稳定的市场上,商家自然会把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
希望以上分析能够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进口护肤品的价格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降低。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或许需要寻找更多的方式来平衡内外价差,让消费更加合理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