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是如何组织起义的?为何叫太平天国
在1856年的内讧风暴中,东王清、北王韦昌辉以及约两万忠诚的战士不幸丧命,这段历史被称为“天京事变”,也使得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背后鲜为人知的是,从太平天国的诞生到这场悲剧的爆发,会党始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回溯到1843年,洪秀全四次乡试落第,决心放下孔孟之学,宣传他所理解的教义,并将其命名为“拜上帝教”。当他来到广西传教时,这种独特的信仰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共鸣。在他人的引荐下,洪秀全结识了当地有名的“三合会”大佬洪大全。
洪大全在三合会中具有极高的威望,而石达开则是一位出身富户、仗义行事的读书人,被会众尊称为“”。洪秀全等人,因拜上帝教在中层社会无法立足,而底层社会又被三合会所掌控,于是他们与洪大全、石达开等人携手,寻求共同发展。
基于共同的反清目标,洪大全同意与洪秀全等人结盟,并结成了紧密的兄弟关系。尽管目标一致,两派信仰却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三合会信奉关公、崇拜偶像,而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则信奉、反对偶像崇拜。尽管如此,洪秀全仍借助三合会的影响和势力,成功发展了大量教徒,使拜上帝教的势力逐渐壮大。
在金田起义的背后,是拜上帝教与三合会两派的共同努力。洪秀全自称天王,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而这次起义的幕后操作者正是这两派的会众。起义后,洪大全被封为天德王,地位高于其他四王。
此后,太平天国内部实际上分为两大派系:广东派宗拜上帝教和广西派的三合会。尽管拜上帝教以杨秀清为领袖,但三合会以洪大全为领袖。两者皆不乏智谋之士,但洪大全的名望高于杨秀清。杨秀清对此心生忌恨,但又畏惧三合会的势力,于是找机会除掉了洪大全。1852年,在围攻湖南长沙时,杨秀清设计置洪大全于险境,最终洪大全被清兵凌迟处死。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杨秀清独揽大权,甚至因小事杖打北王韦昌辉。韦昌辉、石达开等人是洪门会党成员,对东王积怨已久。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却假装“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韦昌辉趁机以杨秀清自称万岁为由,突袭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家人全部杀掉。不久,洪秀全又以滥杀为名,将韦昌辉处死。石达开心灰意冷,选择另起炉灶,率领三合会的将士出走。
这一连串的事件导致太平天国的衰败,仅仅八年后,湘军便攻陷了天京(今江苏南京),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宣告失败。在这段历史中,会党的作用与矛盾冲突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