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食品安 工商部门坦言执法难

大健康 2025-04-18 23:32健康新闻www.pifubingw.cn

一年一度备受关注的“三一五”打假日来临之际,关于超市果蔬返包、计重虚假等问题再次浮出水面。面对这些明显的欺诈行为,工商部门却表示他们只能依规整改,难以进行严厉的处罚。难道对于超市的以次充好、短斤少两行为,我们真的无法可依、无可奈何吗?

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相关立法尚不完善。”尽管广州对超市的散装预包装食品监管可以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但其中却难寻罚款等具体的执法标准。在食品出现问题后,执法部门面临溯源难、严惩更难的困境。

《广州市食品超市经营管理规范》虽然明确规定了许多内容,比如要求食品超市检查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说明书是否真实,以及在超市重要区域设置视频监控摄像头、建立问题食品退市及销毁制度等。这些规定仅仅是文件,并没有处罚力,最多只能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这位负责人坦言,虽然决心严惩食品安全事件,但很难找到具体的执法依据或标准。

在比较周边国家的超市企业对生鲜食品的报损流程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后,我们发现日本超市的某些做法颇值得国内超市企业借鉴。例如,日本超市遵循“先入先出”原则,新货放在货架后面,旧货摆放在消费者易于看到的地方。他们的订货管理严格谨慎,货品报损率相当低。日本许多超市的电脑系统相当先进,一旦发现滞销产品会立即报警并即时减价促销。临近保质期的商品会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促销,因为一旦过期,想要上架都上不了。

而在欧美国家,即将过期的食品通常用于慈善事业。在德国和美国,运货车每天从超市收集即将过期的食品,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而在英国,食品安全上的规定和监管非常严格,违规销售过期食品将面临被民众起诉和巨额罚款的危险。

国外的这些做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除了借鉴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外,我们还需要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为执法部门提供明确的执法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地打击超市的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学会辨别真假、维护自己的权益。当发现过期或质量问题时,应敢于维权、积极投诉。只有消费者和执法部门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诚信、安全的购物环境。

Copyright@2015-2025 www.pifubingw.cn 皮肤病网版板所有